當開始進入股票市場後,常常會在新聞、財經節目或是社群中聽到各種分析,例如: 誰誰誰的技術轉強,誰誰誰的籌碼集中,或是誰誰誰基本面可期等等,那麼到底什麼是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這些分別代表甚麼意義? 我們又該以什麼為標準作買賣股票的參考依據呢 ? 且聽主婦娓娓道來~
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三種不同的分析方式與選股策略各有千秋,也都各有擁護者,當然偶爾也會互看彼此不順眼,但我認為初入股市,實在不需要畫地自限,每一種方式都了解和接觸看看,慢慢找到合適自己的方式,記住一句話: 只要能賺到錢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基本面顯示公司的本質 = 時間是最好的朋友
基本面重視財務分析,簡單的說就是公司實質的營運狀況。基本面的信仰者相信:一間公司的股價終究會回歸公司的基本價值,也就是說當公司賺錢的時候,股價會跟著上漲,公司賠錢的時候,股價便會跟著下跌。那麼一間公司應有的價值該如和評斷呢? 其財務指標非常細瑣,最基本的包括了每股盈餘(EPS)、本益比、殖利率、 毛利率、營業利率 、 淨利率,進階一點的則會細究 ROE、ROA 、現金流量、負債比…..等等,總之要檢視的項目與指標非常多,根本就是一門會計課。然而,公司營收每月公告一次,盈餘更是每季才更新,無法每天都有新的動態,所以無法隨時貼緊股價的變化。另一方面,業績好的公司,股價真的就比較高嗎?倒也不一定,因為若是公司不受市場注意或主力青睞,股價也只能是一條死魚;相反地,業績不好的公司則可能因為站在風口上或是有人刻意操作而擁有不可思議的價格,這些確實存在的現象讓不少投資者拋棄了對基本面的信任。不過,時間往往是最好的證明,若你願意把投資週期拉長,透過基本面選股往往也能提供不錯的報酬,適合較為保守且有耐心又有毅力的長線投資人。
技術面紀錄股價的走勢 = 用過去推測未來
每天只要一開市,股價就會有跳動,而這些漲漲跌跌會被記錄成一根根的K棒,一根根的K棒之間有密切的關聯性,平均的成交價格也會形成一條條均線,除此之外,這些K棒還衍生出許多指標,包括 KD、RSI、MACD…等。簡單來說,技術分析就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最佳證明。由於技術分析來自於大量的統計資料,所以類似的狀況總是不斷上演。熱愛技術分析的投資者相信歷史會不斷重演而且藉由過去可以預測未來。但事情當然沒那麼簡單,因為用已經發生的事情來精準預測未來並不是百發百中,加上每個人的解讀誤差,所以技術分析最常被詬病的就是所謂的看圖說故事。然而,若把技術分析看成龐大數據的圖像化,就會發現事情變得有趣多了,某些型態確實不斷重複,而且由於技術分析能夠緊緊貼著盤面的脈動,所以幾乎是所有短線投資人的必備絕學,但如果你傾向中長線投資,也不妨試著藉著簡單的技術分析找到股價的支撐與壓力,來擬定進出場的策略。
籌碼面代表買賣的力道 = 只有黃金萬兩是真的
「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黃金萬兩是真的。」這句話足以代表籌碼面的優勢。在股票市場中,除了如你我一般的小人物外,還有資本雄厚的有錢人,也就是所謂的「主力」。這些有錢人包括了常聽到三大法人(外資、投信、自營商),還有千張大戶,以及公司派。他們道到底是誰,我們容後再說,只要記得他們是「有錢的大爺」就好,而這些爺們有錢的程度足以撼動股票的漲跌。所謂的籌碼分析,就是去挖掘這些有錢人的買賣交易,然後緊緊跟上他們的腳步,小分一杯羹。籌碼資料於每天盤後公布,可以看得出誰在買、誰在賣,這些資訊有助於投資人一窺主力的操作,提高獲勝率。然而,雖然籌碼資料是台灣股票市場中的獨特資訊,但是光憑著籌碼資料仍然有盲點,例如:主力可能今天買,但明天就賣了,也可能他們看走了眼,或是買了之後只是先囤貨,暫時沒有要拉抬的意思,種種變數都是小散戶難以掌握的,常常遇到的情況是在還沒等到獲利的那一天,就已經先黯然離場了。
對主婦我來說,三種分析方式都各有優勢與劣勢,我也還在持續地調整和增進對股票的看法,現在的我比較喜歡以基本面為主,透過技術面尋找切入點,再經由籌碼面來確認。除此之外,有時也會反過來做,看看法人最近都買那些熱門股,再回頭檢視股票的基本面是否安全,最後再透過技術面進場,用這樣的方式來選股,讓我覺得比每天追高殺低安心許多。其實在股票的市場中,用甚麼方法與個人的資金、個性與時間都息息相關,回到前面說的,只要能賺錢都是好方法,千萬不要劃地自限,將成功排拒門外。
祝福大家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方程式,有任何心得與想法也歡迎與我分享 : )